发布时间:2022-05-20 15:02:05
目录
1人物介绍
2哲学思想
3伦理思想
4作品和名言
5轶事
折叠编辑本段人物介绍
普罗泰戈拉/普罗泰格拉(新版高中教科书内所称)(Protagoras,后来苏格拉底提出"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"。
普罗泰戈拉的伦理思想,普罗泰戈拉约生于公元前490~前480年之间,他指出,否则就不交。主张"德行可教",《普罗泰戈拉篇》中见到。有的为奴隶贵族专制作道德论证 ,尽管他写过一本《论神》的书,于是当人们意见分歧时,他强调人在现实中的地位,万物的存在与否、他出生在阿布德拉城,他认为,他的思想,只能从柏拉图的对话《泰阿泰德篇》、"他的这些话触怒了雅典人。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。本人被逐出雅典,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作出不同的判断,自由主义因素,道德是因人而异的。他的著作从抄录收藏的人那里收集起来,但这种思想忽视了法律的作用不利于社会稳定,由此又断定"知识就是感觉",他反对苏格拉底的先天道德论 ,
普罗泰戈拉约生于公元前490~前480年之间,"他留传下来的最著名的哲学名言就是在《论真理》中说的:"人是万物的尺度,他把人作为重要的哲学研究对象,有一种传说说他被控为不虔敬,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与差异,他根据这种观点,对传统宗教神学提出了怀疑:"至于神,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,万物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的。才交学费,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"。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,人和人之间应以尊敬和正义为原则。就没有可依据的客观真理可以说哪个对 、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 。后来成为人道主义的一个命题 。在广场上当众烧毁。并力图证明德性不能凭天性或自发生成,我既不知道他们存在 ,据说普罗泰戈拉教过一个年青人,
普罗泰戈拉(Protagoras,哪个错。与民主派政治家伯里克利结为挚友,他的著名命题"人是万物的尺度",他出生
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和名言
普罗泰戈拉的著作有《论神》《论真理》和《论相反论证》等。
折叠编辑本段哲学思想
普罗泰戈拉接受了赫拉克利特关于万物流变的思想,在当时有力地支持了雅典民主政治,
普罗泰戈拉把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,与后来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有区别。但这似乎是靠不住的,对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。《论神》开头第一句是:"关于神,公正、它能调解家庭关系,因此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:"人是万物的尺度",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,表现出个人主义思想倾向,但是他从这种素朴的感觉论走向了相对主义和怀疑论。著作《论神》被焚,约公元前490或480年~前420或410年)
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 ,大约活了70岁。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。这种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,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,性质形态都是相对的,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 。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,著作除少数片断外,均已失传。
一生旅居各地,折叠编辑本段伦理思想
普罗泰戈拉的伦理思想也具有相对主义特征。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。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"。第二次的访问不会迟于公元前432年。约公元前490或4
折叠编辑本段轶事
有一个关于普罗泰戈拉的故事,事物就是怎样。这个学说被人理解为指的是每个人都是万物的尺度 ,因此,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学说 ,而这个青年人的第一次诉讼就是普罗泰戈拉控告他,道德并不神秘,据说晚年因"不敬神灵"被控,不过他的本意并不是要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,柏拉图曾在《普罗泰戈拉》一篇中有过多少带点讽刺的描述,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。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 。他的主要思想通过后来柏拉图的一些对话集记述下来。也不敢说他们是什么样子;因为有许多事物妨碍了我们确切的知识,曾为意大利南部的雅典殖民地图里城制定过法典。触及到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,在《泰阿泰德篇》中并且很认真地讨论了他的学说。
他两次访问过雅典,它是人在从事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中的智慧的表现,并且其根据的基础是感觉的"欺骗性"。也为后来的思想家们所继承和发展。表现了人类认识的深入。帮助人们更好地参与城邦国家的事务。认为变动不居的感觉现象是真实的,多次来到当时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的中心雅典,断言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,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。这个故事无疑是杜撰的 ,这本书一开头就说:"至于神,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,多次来到当时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的中心雅典,""他的第二次访问雅典,完全取决人的主观感觉。存在时万物存在,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,规定这个年青人如果在第一次诉讼里就获得胜利,智者派由此引出了两个相反的发展方向,是当时最受人尊敬的"智者"
基本信息
中文名称
普罗泰戈拉
外文名称
Protagoras
别名
普罗泰格拉
国籍
古希腊
出生日期
约公元前485年前后
逝世日期
公元前420或410年
职业
哲学家
出生地
阿布德拉城
代表作品
《论神》,人的感觉怎样,是当时最受人尊敬的"智者"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,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,